1.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3. 助燃物也称氧化剂,是指能与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
4. 引火源也称点火源,是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
5. 当某种可燃物受热,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6. 由外部引火源(如明火、电火花、高温炙烤等)作用于可燃物引起燃烧的现象,称为引燃(又称点燃)。
7.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引火源使可燃物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8. 自燃就是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部引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9. 可燃物被外部热源间接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未与明火直接接触就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做受热自燃。
10.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热源直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其内部的物理作用(如吸附、辐射等)、化学作用(如氧化、分解、聚合等)或生物作用(如发酵、腐败等)而发热,热量积聚导致升温,当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时,未与明火直接接触而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作自热自燃。
11. 自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12. 可熔化的可燃性固体受热后熔融蒸发,蒸气与氧气混合发生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13. 可燃固体经火源加热发生热分解,分解出的可燃挥发物质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称为分解燃烧。
14. 可燃固体经火源加热,在被加热的表面上吸附氧气与可燃物质直接作用发生的燃烧,称为表面燃烧。
15. 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分解出的可燃挥发物质较少或散逸较快,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阴燃,又称熏烟燃烧。
16. 闪燃是指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或者将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17. 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18. 重质石油产品中含有水分且黏度较大,燃烧过程中产生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水受热汽化不易挥发,形成膨胀气体使液面沸腾,沸腾的水蒸气带着燃烧的油向空中飞溅,这种现象称为沸溢。
19. 在重质油品的燃烧进行过程中,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
20.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21.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称为预混燃烧,此类燃烧通常会引起爆炸,又称爆炸式燃烧或动力燃烧。
22.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
23. 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碳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被氧化生成液态水、硫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等;而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氨气、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24. 由一种物质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由不同物质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25. 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是在较短时间和较小空间内,能量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或几种形式转化并伴有强烈机械效应的过程。
26. 能引起爆炸混合物起爆的最小能量称为最小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能发生爆炸,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是mJ。
27. 物理爆炸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在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28. 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29. 炸药是能在极短时间内剧烈燃烧(即爆炸)的物质,是在一定的外界能量的作用下,由自身能量发生爆炸的物质。
30. 可燃气体爆炸是指物质以气体、蒸气状态所发生的爆炸,威力相对较小。
31. 混合气体爆炸是指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和助燃性气体的混合物在引火源作用下发生的爆炸。
32. 气体单分解爆炸是指单一气体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并产生大量反应热,使气态物膨胀而引起的爆炸。
33.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引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34. 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之间的间隔称为爆炸极限范围。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qddfxfpx.com/newsdetail-731095.Html
2024-08-12
1.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3. 助燃物也称氧化剂,是指能与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
4. 引火源也称点火源,是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
5. 当某种可燃物受热,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6. 由外部引火源(如明火、电火花、高温炙烤等)作用于可燃物引起燃烧的现象,称为引燃(又称点燃)。
7.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引火源使可燃物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8. 自燃就是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部引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9. 可燃物被外部热源间接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未与明火直接接触就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做受热自燃。
10.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热源直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其内部的物理作用(如吸附、辐射等)、化学作用(如氧化、分解、聚合等)或生物作用(如发酵、腐败等)而发热,热量积聚导致升温,当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时,未与明火直接接触而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作自热自燃。
11. 自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12. 可熔化的可燃性固体受热后熔融蒸发,蒸气与氧气混合发生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13. 可燃固体经火源加热发生热分解,分解出的可燃挥发物质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称为分解燃烧。
14. 可燃固体经火源加热,在被加热的表面上吸附氧气与可燃物质直接作用发生的燃烧,称为表面燃烧。
15. 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分解出的可燃挥发物质较少或散逸较快,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阴燃,又称熏烟燃烧。
16. 闪燃是指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或者将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17. 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18. 重质石油产品中含有水分且黏度较大,燃烧过程中产生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水受热汽化不易挥发,形成膨胀气体使液面沸腾,沸腾的水蒸气带着燃烧的油向空中飞溅,这种现象称为沸溢。
19. 在重质油品的燃烧进行过程中,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
20.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21.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称为预混燃烧,此类燃烧通常会引起爆炸,又称爆炸式燃烧或动力燃烧。
22.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
23. 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碳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被氧化生成液态水、硫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等;而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氨气、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24. 由一种物质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由不同物质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25. 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是在较短时间和较小空间内,能量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或几种形式转化并伴有强烈机械效应的过程。
26. 能引起爆炸混合物起爆的最小能量称为最小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能发生爆炸,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是mJ。
27. 物理爆炸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在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28. 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29. 炸药是能在极短时间内剧烈燃烧(即爆炸)的物质,是在一定的外界能量的作用下,由自身能量发生爆炸的物质。
30. 可燃气体爆炸是指物质以气体、蒸气状态所发生的爆炸,威力相对较小。
31. 混合气体爆炸是指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和助燃性气体的混合物在引火源作用下发生的爆炸。
32. 气体单分解爆炸是指单一气体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并产生大量反应热,使气态物膨胀而引起的爆炸。
33.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引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34. 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之间的间隔称为爆炸极限范围。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qddfxfpx.com/newsdetail-731095.Html